• 欢迎来到上海启课自考网!为考生提供上海自考信息服务,供学习交流使用,非政府官方网站,官方信息以上海教育考试院www.shmeea.edu.cn为准

    自考查询:

    上海自考服务网> 试题题库列表页> 试指出在下述案例中,使用了什么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,并写出这种方法的逻辑结构。1885年德国夫顿堡矿业学院的矿物学教授维斯巴克发现了一种新矿石。他首先请当时的著名化学家李希特对矿石作定性分析,发现其中含有银.硫等元素。后来他又请化学家文克勒做一次精确的定量分析,定量分析一方面证明李希特对矿物成分的分析是正确的,但另一方面又发现,把各种化验出来的已知成分按百分比加起来,始终只得到93%,还有7%的含量找不到下落。文克勒认为,既然已知成分之和只有93%,那么剩余7%必定是由矿物中含有的某种未知元素所构成。于是,他对矿石进行分离和提纯,终于得到了新元素。

    2021年10月普通逻辑真题

    卷面总分:100分     试卷年份:2021.10    是否有答案:    作答时间: 120分钟   

    答题卡
    收起答题卡 ^

    试指出在下述案例中,使用了什么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,并写出这种方法的逻辑结构。1885年德国夫顿堡矿业学院的矿物学教授维斯巴克发现了一种新矿石。他首先请当时的著名化学家李希特对矿石作定性分析,发现其中含有银.硫等元素。后来他又请化学家文克勒做一次精确的定量分析,定量分析一方面证明李希特对矿物成分的分析是正确的,但另一方面又发现,把各种化验出来的已知成分按百分比加起来,始终只得到93%,还有7%的含量找不到下落。文克勒认为,既然已知成分之和只有93%,那么剩余7%必定是由矿物中含有的某种未知元素所构成。于是,他对矿石进行分离和提纯,终于得到了新元素。


    上一题 下一题

    更多题目 请在 下方输入框 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:

    划分后的各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与母项的外延相等。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“划分不全”或“_____”的逻辑错误。


    “所有S是P”和“所有M是N”这两个逻辑公式()。

    • A、变项和逻辑常项均相同
    • B、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
    • C、变项不同但逻辑常项相同
    • D、变项和逻辑常项均不同

     “如果我们要实现民族复兴,就要做到不断地创新发展”为前提。
    1)加上另一个前提:“做到了不断创新发展”,能否必然得出结论,为什么?
    2)加上另一个前提:“我们实现了民族复兴”,能否必然得出结论,为什么?


    扫码查看答案

    扫码查看试题答案

    扫描小程序选择报考专业

    进入在线做题学习

    查看了解自考专业

    查询政策公告

    进入历年真题学习